13907982125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艺术资讯

风月秋来正一新 ——观鄱阳籍李一新画记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数:296

微信图片_20200617180739.jpg


微信图片_20200617180752.png



微信图片_20200705025403.jpg



李一新简介



1948年出生于江西鄱阳。

微信图片_20200617180800.jpg


微信图片_20200617180804.png



微信图片_20200705024903.jpg

李一新作品瓷板《鄱湖渔歌》




观李一新先生画记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之所蕴在于意。唯意之所至,笔故能及。故古今之画,非难于其技入神而难于其境臻化。盖神乎其技固难,然驽马不舍,终可达千里。至于境界宏远,则非胸有丘壑而心至大道者弗能为矣。



微信图片_20200705024929.jpg

瓷板画《高士图》



今有李先生一新,丹青妙手,声望日隆。余观其为人也,冲淡恬远有如昆山之玉润,淳厚静虚恰似丽水之冰清。其言也则仁者之叮咛,春风风我;其笑也则达者之煦和,化雨雨人。相谈数语,顿感周身畅快;共与一室,便如满屋清芬。故知其名之著非因侥幸,其技之高者不为无因。非学识渊深,焉能至是;必世情通达,方可如今。玉非雕琢,安有和氏之璧;人不历练,何来吴子传人。苦索十年,面壁唯图破壁;淹贯三教,思精故可艺精。情系颜色釉瓷,独辟艺术新地;恒求真善美境,遂为一代画宗。




微信图片_20200705024933.jpg

风尘三侠 



观其画也,初而惊其构图之绚美,清丽扑面,脱俗自然。继而骇其线条之精湛,铜浇铁铸,如振锦弦。及细品思,又若入蓬莱诸岛,山壮水阔,别有洞天。忆余往昔,粗通经史,自谓挺出而慨然自许。及涉世渐深,知穷达有命或颓然自伤。今遇一新之作,恍恍然若有深悟焉。画与神相接,境与意相通。如一声悠笛,引人雅念;万点清雨,涤我俗肠。然后知真画者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可以启神智,发蒙昧;可以移风俗,淳人心。赏画良久,余涔涔然而汗下,蘧蘧然而心宁。方知向来心中块垒,实由我病;何妨世间名利,笑任人忙。睹画而得哲思,是何奇也;因画而悟事理,岂不快哉!





微信图片_20200705024938.jpg

漆画《姜夔》



先生于画无体不工,人物尤擅。情调清雅,意韵丰瞻。林泉弦歌者,清扬荡入胸臆;盘马弯弓者,鸣镝直指云天。灯下书卷,满室香起;花间纨扇,两腋风生。渔女清纯,轻波摇曳兰棹;隐士高洁,衣袂流淌道心。或为千里单骑,巍然壮士;或为半袖桃花,婀娜佳人。风急涛险,偏有弄潮好手;花浓叶软,常憩悠然青衿。题材多样,变化无穷。气度不凡,端庄雍容。随手一画,意蕴过于百卷;轻松数笔,宛如一部心经。




微信图片_20200705024942.jpg

中国画《王昭君》



嗟乎!常憾余生也晚,庄生司马,萧条异代;右军道子,未能同时。今幸能遇先生,亲闻唾咳;联膝共语,喜沐清音。更兼同为乡里,共饮鄱水;数随车驾,教诲常聆。能从驾游,幸何如之;能赏嘉作,喜焉。



微信图片_20200705024945.jpg

箭筒《唐宋八大家》



非先生之人,何以有惊世之画;非先生之画,何能警今世之人。陆放翁有诗曰:风月秋来正一新。以此句赠先生,真可谓合若一契。盖先生之为人为画,一如清风朗月。润而煦者充盈于山川,皎而洁者泽润于草木。如秋气之高爽,有正气之浩然。遂使物候一新,人心一新,世风一新矣。

是为记。尧山王松年谨识。




微信图片_20200705024949.jpg

镶器《小红低唱我吹箫》




微信图片_20200617180739.jpg


炉火纯青—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师李一新(转)


[大楚艺术导读]高温颜色釉,当坯体经过1300摄氏度高温烧制,出窑后方显宝石一般的璀璨,即便历经岁月冲刷,也不可毁其光芒。李一新,经过几十年岁月的艺术沉淀,将高温颜色釉与人物画天衣无缝般的融合在一起,赋予了传统陶瓷鲜活的生命力,让陶瓷艺术在新时代里大放异彩。

11月26日,李一新创作的瓷板画《鄱湖渔歌》亮相武汉海山金谷名瓷艺术馆,这幅采用高温颜色釉工艺制成的艺术品,寄托着李一新对故乡鄱阳湖的深深眷恋——居住于此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经过他的构思与妙手,再现于世人面前。在为观众讲解了画作背后的故事后,中国工艺美术师李一新接受了腾讯大楚网楚天艺览的专访,他对陶瓷无限的热爱也就此在我们眼前展现。

楚天艺览(以下简称“艺”):您能介绍一下您是从何时开始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吗?

李一新(以下简称“李”):在从事陶瓷创作之前,我是一个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从事多种美术门类的创作,比如油画、中国画、漆画、年画……当时热衷于西方油画的创作,是俄罗斯的。随着改革开放,接触到西方更多的东西,在80年代的时候,吸收了大量西方的东西,西方的艺术创作更为细腻,也更专一,内容也包罗万象——文学、故事等等。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感觉到油画是西方的东西,如果不能跟着自己本土走,就永远做不了真正的艺术家。92年前后,我到了景德镇,在那里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很多人觉得陶瓷的匠气重,然而真正有艺术修养的人做瓷器,是能体现很深的文化底蕴的。陶瓷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载体,经由它,能触摸到中国文化的至中心。

而后,我花了十年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切入陶瓷创作。一方面是适应、了解并熟悉陶瓷的工艺,另一方面则是不断自己的艺术修养,这主要是从文化品位、人生感悟方面去自己。比如我会从对佛教、儒教、道教这些传统文化的追求中,感受他们的纯净之美,而艺术,也不是眼前的功力,而是要不断的清净自己。

艺:为何您选择了高温颜色釉作为自己的切入点?

李:高温颜色釉是一种将色彩吃到坯体中的工艺,烧制出来之后,便晶莹剔透,仿佛宝石一般。由于我对色彩很感兴趣,而在工艺上,高温颜色釉又是一种色彩的釉变,画上去的时候是这样的颜色,烧出来之后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效果,色彩与色彩之间意外的搭配,是很有乐趣的。烧制高温颜色釉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大量的作品都在烧制过程中损坏了,所以能得到的作品是很难的,然而只要是能得到乐趣,这些也算不得什么了。

艺:您能说说高温颜色釉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哪些特征吗?

李:其实陶瓷的工艺有很多,比如新彩、粉彩、古彩、墨彩、青花等等,但高温颜色釉是一种颜色强烈的陶瓷工艺,色彩是从外向内渗透的,比如对着光看,这种色彩是有深度的,这种工艺实现了材质的升华,而且能给人意外的惊喜,这种感觉很美妙,而且高温颜色釉的色彩是经久不衰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剥落,只要瓷器不碎,釉面就是永恒的。

艺:作为普通的公众,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陶瓷作品?

李:从直观的感觉来说,我们可以从陶瓷的釉面来看,是否具有温润的感觉,釉面是否有的厚度,我们称之为肉材感,这个是从陶瓷作品的整体去感觉。普通公众先要熟悉了解景德镇几大瓷器的工艺特性,如粉彩、青花、古彩,了解它们的工艺程序,再去了解作者的功力,一是线条的力度,色彩的布局与构图,这些是至起码的,了解了作者的这些之后,再去了解作者的艺术修养。至后就是要多听、多了解、多熟悉,每一种工艺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好的工艺作品在工艺上完善,能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得。

艺:您家族四兄弟在陶瓷方面都是各有建树,是否也会经常相互交流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

李:我们一个家族其实是互相影响,从小就是。我的父亲是个文化人,他的诗词写得很好,年轻的时候也画过画,不过没有坚持下去,但他很喜欢画,在这方面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在这个氛围,我跟哥哥李菊生从小就喜欢胡涂乱抹,但是父亲一直很鼓励。在机缘巧合之下,四兄弟都积聚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的创作,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但是我们各自还是有的面貌,艺术家还是自己的感受至重要,再用陶瓷的语言表现出来。

艺:姚永康老师在接受我们访谈时曾表示,现在有很多人画瓷,但是本质上已经与传统绘画没有区别了。

李:景德镇是一个良莠不齐的市场,整个城市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做陶瓷,有一部分是精英,随着陶瓷不断往后发展,公众对陶瓷的认知不断加深,收藏界对陶瓷的慢慢了解,分水越拉越大,在景德镇,一种是大路货,我想姚老师讲的应该是这种,而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艺术精品,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要做陶瓷,我们不能停留在古代工匠的思路,我们要做自己的建树,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对的起老祖宗留下的这份遗产。(大楚艺术 杨娜)

小知识:什么是高温颜色釉?

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高温1380度,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每件陶瓷都是孤品,所以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若干年后还能根据裂纹的密细度来判断年代,这种高温颜色釉在北方称为"蹦瓷",南方称为"活瓷"。在古代只有皇帝御派督陶官才有此秘方,历来都属贡品,现在作为国宾瓷送给外国总统,相等政界要人。高温颜色釉由于其烧成温度高,所以化学分子稳定。


微信图片_20200617180849.png

ps:文章转载于鄱江夜雨


上一篇:桃李务青春 谁能贯白日

下一篇:陶瓷绘画 | 艺术性与工艺性的深度融合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