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7982125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专题聚焦

余昌冰| “圭璋琢磨·烟霞焕彩” —— 陶瓷绘画艺术家学术提名微美展

发布时间:2020-06-18    点击数:282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025.jpg






总 策 划

刘  威


学术主持

朱  钧


策 展 人

李  森


策展执行

王大川


参展艺术家



西门亚军/赵兰涛/胡小兵/刘乐君
丁传国/刘鹏/郭琪美/王清丽
余昌冰/刘江辉/麻汇源/王秋平/刘威






在路上艺术沙龙青年学术委员会
王卉/靳雅婷/朱均/郭鸿玲
刘丹/谢爽/马丽云/袁玉梅






主       办



在路上艺术沙龙/犁盾文化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042.jpg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048.png





圭璋琢磨·烟霞焕彩




 



瓷上绘画与国画、油画之区别,主要在于载体不同。主流绘画,颜色彰显浸润于画布、画纸等介质之上,除了图画本身,画家的力量与用心可以直接通过外现的笔锋对观者的视觉形成直接冲击。画布、画纸属于软介质,而瓷器、瓷板兼具软硬两种特性,笔墨施之于软质泥胎之上,陶冶于烈火之中,之前的所有施与都被封存,再没有更改的可能性,封釉在观者与作品本身之间形成了有形无形的隔离,即使是云雾腾跃,劈山裂石,也凝固在时间之中,景物的动感与瓷器本身固有的封闭性形成了矛盾张力,。
瓷之为物,其坚若石,其泽如玉,艺术家们将现代国画、油画的内容、技法等融入瓷板画之中,把自己对生活、生命的感悟通过图形、色彩表现出来。图画的内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有家乡意象,层林尽染;有买酒茅屋、树林疏影,或如奇花初育,荷叶清水;或花鸟腾枝,青春佳人。姚佚拟态,工伎指间舒角;海沙沥金,大作渲染烟霞。雪满风林,瓷质更添其白;工笔花草,色泽尤显温润。艺术家将陶瓷有的物理性质与现代绘画相结合,使这一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陶瓷画作,可抚可触,污之不染,拭之即清与古为新。



 



写于宜春·漆米居

朱钧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052.jpg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055.png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058.jpg



余昌冰


1968年生于景德镇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02.jpg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05.png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09.jpg

作品名称: 回家的感觉

作品尺寸: 28cm×28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6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12.jpg

作品名称: 紫气东来

作品尺寸: 60cm×60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8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16.jpg

作品名称: 村里的小河

作品尺寸: 29cm×112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7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18.jpg

作品名称: 皖南·印象

作品尺寸: 58cm×120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7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22.jpg

作品名称: 镜·乡思

作品尺寸: 60cm×60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8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26.jpg

作品名称: 水天一色

作品尺寸: 58cm×112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6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29.jpg

作品名称: 江水瑟瑟

作品尺寸: 112cm×58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7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32.jpg

作品名称: 家·水中央

作品尺寸: 112cm×29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7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35.jpg

作品名称: 大院

作品尺寸: 56cm×28cm

作品材质: 高温色釉

创作时间: 2016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38.png







瓷画小议
余昌冰
近些年,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很快,也是近些年,出现一个新名词,叫瓷画。至于从何而来,无从考究,但无论如何,它已然是景德镇的一个热词。
可是,查了些资料,瓷画的概念却又很模糊,有些人认为瓷板画即为瓷画,这一说法有失偏颇。
前些年,中国的艺术市场好的时候,景德镇的瓷业也迎来了一个久违的春天。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收藏市场的鸡血无疑给景德镇瓷业注入了资本,唤醒了陶瓷师们的活跃与价值。
艺术陶瓷市场的活跃,犹如一个磁场,吸引了一线,二线……不同级别的画家、艺术家,美术工作者纷纷踏至,这就是“景漂”。“景漂”和“北漂”大不同。北漂者多是去朝圣的,多由底层做起,不断搜寻那一个机会,期盼有朝一日得以辉煌,多数没等到那个机会。来景漂者,因挚爱、新奇、玩玩而来景德镇制瓷,多为有一技在手,有文化,有修为者。在景德镇,他们是有身份的人,被尊重。之所以来景德镇,皆因景德镇能提供材料,技术,人力,为他们的陶瓷艺术创作提供服务。
“景漂”现象给景德镇带来了活力,艺术家们来自五湖四海,还有来自国外的艺术家,他们把不同的绘画形式,不同画种,不同风格,带到了瓷上。景德镇原有的、传统的制瓷观念在转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景德镇瓷业迎来了的变革。“景漂”现象很好的使瓷与画更亲密的接触,新观念,新形式,新尝试,正在不断改变景德镇艺术瓷的创作。
是不是瓷与画的结合就是瓷画呢?也不能这样简单理解。
纵观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过去瓷上装饰乃工匠所为,九流之尾,与文人艺术相距甚远。至清末民国,官窑体制解体,民窑蓬勃发展,瓷上装饰绘画得以重视 ,许多画师开始向文人绘画学习,师古人,承扬州八怪影响,学海上画派之法,进行瓷上装饰创新,借文人画笔墨之法绘瓷,涌现一批近代陶瓷师,以“珠山八友”为代表。
瓷画一词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似乎还和一种陶瓷材料有些许关系。



高温色釉古已有之,但因变幻莫测,难以驾驭,而用于单色釉装饰,且釉色种类不多。而近些年景德镇瓷业的活跃也带动了色釉的研究,色釉种类在技术支持下不断涌现,透明的,乳浊的,有光的,无光的……



色釉的丰富和“景漂”现象的巧遇,加速瓷上装饰和绘画的变革,高温色釉装饰和绘画也孕育而生。
高温色釉本就不好控制,影响窑变的因素很多,色釉的厚薄,泥胎的质地,满窑的位置,温度的高低,升温的快慢,以及空气湿度都有可能改变高温色釉烧成结果,所以,景德镇有句谚语“入窑一色,出窑万色”,说的就是高温色釉。
高温色釉虽然难控制,但还是在可控和不可控之间,艺术家可以预想画面效果进行创作,结果却不得见,要靠后一把火才显露容颜,一把火,削弱人为刻意的痕迹,释放自然即兴的洒脱,是人为与天意的结合,也正是这样难以驾驭的神奇,引来越来越多艺术家的关注。
高温色釉的魅力不仅在过程的神秘,成色结果也会让人惊诧。火造就了许多意外,发色,结晶,莹润,开片,发泡等,色彩、纹理和质感多出于偶然的巧遇,无法复制,即便艺术家本人。高温色釉之美在于玄妙,玄,玄于不定,妙,妙在意外。不因运筹而得,不以劳作而获,这就是高温色釉的魅力。
时间似一把刀,大多数画作在时间面前都会黯然失色,油画,国画,版画……甚至陶瓷釉上彩,高温色釉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画材,这一优势已然呈现,引起收藏家的注意。
高温色釉虽只是材料,却给景德镇当代瓷业带来鲶鱼效应,开辟瓷上绘画崭新风貌,同时,也打破了瓷上绘画单一受传统中国画影响的格局,在瓷上,各种现代绘画表现样式已经皆有可能,瓷和现代绘画能够走得更近。
但,瓷画也不局限于高温色釉材料的瓷上绘画,瓷画应该是一个观念,一个现代绘画理念和瓷的结合,高温色釉为这个结合带来可能,瓷画就应运而生。



和“珠山八友”现象一样,瓷画注定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微信图片_20200619005142.png





上一篇:王清丽| “圭璋琢磨·烟霞焕彩” —— 陶瓷绘画艺术家学术提名微展

下一篇:刘江辉| “圭璋琢磨·烟霞焕彩” —— 陶瓷绘画艺术家学术提名微美展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